浙江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第三批最佳实践展示(三)
  • 日期:2024-03-07 10:45
  • 来源: 浙江发改
  • 浏览次数:

统一测绘基准 推动长三角地理信息一体化

测绘基准是数据要素一体融合供给的基础设施保障,为实现长三角区域测绘基准一体化畅通,推进时空数据要素一体化融通,浙江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牵头,会同沪苏皖三地开展长三角测绘地理信息一体化建设。将原来四套不同的测绘基准体系统一到同一套国家最新测绘基准上,建成“区域无缝、标准统一、服务协同、安全可控”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现代时空基准,全面更新升级7438个基准点、19055千米基准传递路线。

? 打造长三角区域测绘基准“一体系”

我省会同其他两省一市自然资源部门,组建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建立推进跨区域协同合作长效机制,首次实现跨区域测绘基准成果一体化,建成了“区域无缝、标准统一、服务协同、安全可控”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精度测绘基准体系,为数字长三角建设搭建了统一、精准、持续、可靠的时空信息定位基础。

? 建立区域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一张网”

推进基准站网资源整合和区域基准服务联通,首次实现长三角区域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联合组网。通过区域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北斗三号升级改造,实现跨区域高精度位置服务北斗化自主可控,形成了基于北斗的国产化服务提供新模式。构建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向全社会免费提供大地高向正常高的转换服务。

? 首创区域测绘成果共享管理“一机制”

研究出台《长三角区域测绘成果共享管理规定》,有序推进区域测绘成果一体化管理,通过建立“共建共享、一地申请、区域审批、属地领用”成果共享管理准则。围绕测绘成果服务“归、供、管”的业务流程,实时汇聚区域测绘成果目录信息,推动成果动态归集、精准供给和闭环管理,打造全国首个区域一体化测绘成果服务“单一窗口”。

整合区域电力资源 浙皖开展置换互助互济

近年来,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用电需求持续刚性增长,浙江省、安徽省迎峰度夏期间均不同程度出现了电力供应紧缺。两省能源主管部门开展迎峰度夏省间电力互济互助,充分利用两省用电负荷峰谷时段不同,将供电能力在对方用电高峰时段进行置换,提升区域资源整体利用水平,提高各自电力供应能力,有效解决用电紧张问题。

? 深入研究分析,探索能源保供新模式

2022年迎峰度夏期间,长三角区域电力保供形势普遍紧张,虽然浙皖两省均有较大电力供应缺口,但两省新能源装机及产业结构存在差异,每天用电紧张时段不同,省间输电通道也有空间,电力资源互济互补性强。经浙皖两省能源主管部门密切对接协商,并对照各自迎峰度夏电力供需形势和负荷曲线,商定了电力互济具体时段、规模,并首创性签署《安徽省 浙江省2022年迎峰度夏电力置换互济协议》,经优化实施省间电力互济互助,分别增加浙皖两省用电高峰供电能力50万千瓦,可满足12.5万户家庭或5000家中小企业用电,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华东分部和两省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 总结推广经验,互保互济机制再优化

2023年4月浙皖两省电力主管部门续签协议,并优化调整了互济时段,扩大了互济规模到100万千瓦。同时,总结推广浙皖两省合作成功经验,2023年6月与福建省签订《福建省发展改革委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2023年迎峰度夏送受电合作备忘录》,约定2023年迎峰度夏期间,在福建省电力有盈余的情况下,支援浙江电力200万千瓦。浙皖、浙闽等省间通过灵活的电力余缺互保互济,有效提升高峰供应能力4%左右,共同化解了长三角区域电力供需紧张的巨大压力,有效保障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正常用电。

强强联合 互融共赢 C9联盟打造长三角中心城区一体化合作新样本

2021年,杭州市上城区、上海市黄浦区、南京市鼓楼区、苏州市姑苏区、宁波市鄞州区、合肥市庐阳区、合肥市蜀山区、无锡市梁溪区、南通市崇川区等九大城区,共同组建成立长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联盟(C9联盟)。联盟是首个由长三角区级政府层面牵头组建、以非毗邻地区为主体、以经济形态结构为主导的合作共同体,积极探索跨区域一体化新路径,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中心城区方案”。

?完善联动机制,竞合共赢驱动力不断增强

建立“相互赋能”共赢机制,挖掘各城区产业优势与特色,分别牵头开展项目合作,做优做强长三角中心城区内协作循环。建立“分级推进”协作机制,围绕跨域合作“网格制”、合作事项“项目制”、主题会议“轮值制”,以清单化、项目化、条目式方式推进合作事项落地,上城区举办第三届联盟大会,联盟九区区政府主要领导齐聚一堂、共谋未来。

?强化经济联动,楼宇品牌引领力逐步增强

上城区在联盟范围内牵头发起长三角商务楼宇等级评定标准合作,通过设置38个细化指标,编制发布全国首次跨省级行政区域共同提出的《长三角商务楼宇一体化评价体系》。发起共建“C9联盟楼宇经济品牌”,实施楼宇经济品牌全流程、全周期管理,推出“四个一”工程,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楼宇经济方案”。

? 推进多元互动,共建共享感受度持续提升

深化营商环境协同共建,共同推进政务服务高频事项“跨省办”“云端办”,目前联盟全部成员区已实现“一键呼应”远程帮办全覆盖。联合打造“信游长三角+”3.0版,联盟九区73家合作商累计推出景点购票优惠、出行住宿便利等守信激励措施,以信用助力长三角文旅产业联动发展。

聚焦检验服务提质增效  加快推动长三角船检一体化

船舶检验是保障船舶航行本质安全和防止污染水域环境的强制性技术监督过程,是水上交通安全的监管源头。长三角区域国内海船(地方船检)1万余艘,约占全国地方船检国内海船47%,总吨位占全国67%。根据现行船舶检验制度,地方船检检验模式为属地化管理,即营运中的船舶必须由船籍港所在的检验机构检验发证,既对船检机构增加了巨大的行政成本,又增加航运企业经营成本。舟山市船舶检验中心聚焦检验服务提质增效,联合主管机关,创新实施“通检互认、联检互认、审图提能”模式,推动长三角船检一体化建设,优化航运企业营商环境,提升检验工作质效。

? 通检互认,打造降本减负“直通车”

以舟山船检和南京船检党建联学共建暨“通检通认”为蓝本,推动上海海事局协调部海事局印发《沙巴体育平台在长三角部分区域实施船舶检验通检互认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探索在长三角区域试点“通检互认”。截至2023年12月,累计“通检互认”71艘船舶,为航运企业节约燃油和人力成本1000余万元,检验时间每艘船舶节约2-3天。

? 联检互认,构建一体联动“大平台”

联合长三角地区地方船检机构,共同探索“一体化工作站”检验模式,上海、浙江、江苏和安徽三省一市的验船师入驻一体化工作站”,按照统一的船舶检验工作程序,与工作站设立地船检机构人员联合为江浙沪皖籍船舶实施年度检验和临时检验,为长期在上海和舟山营运的船舶提供“就近申请、就近检验、就近办证”等便利服务,惠及长三角区域近万艘船舶。

? 审图提能,把牢检验服务“源头关”

成立全国首家实体地方船检机构审图中心,承担全省大型船舶(150m以上)的审图任务,是全国首家具有“江海直达船舶检验权限”的地市级船检机构,近年来,审核重要船型图纸200余套,为上海、江苏及全省地方船检提供审图技术支持。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