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民族共富路 | 一场涉及3.6万人的搬迁共富样本
  • 日期:2023-04-21 10:40
  • 来源:潮新闻
  • 浏览次数:

地处浙西南山区,全国唯一畲族自治县——这是景宁的地理标签。作为典型山区县,县内海拔千米以上高山779座,地貌被山地切割。

“白云深处有人家”的诗意背后,是景宁坡度25度以下的山地,仅占全县面积的8.28%的现实,县域九成以上面积,都是地质灾害易发区。依山而筑,傍山而居的村民,面临着求学不便、病急无医、挣钱无路的困境。

异地搬迁,一直是景宁县委县政府扶贫开发的头号工程。在政策迭代升级,方式拓展创新中,全县建设安置小区59个,418个自然村10654户完成搬迁。

这是一场涉及36500人的迁移,小县大城的聚集里,打造出了山区县富民安居的景宁模式。

image.png

418个自然村36500人完成搬迁

4月的景宁,空气中弥漫着淡淡花香。景宁大搬快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柳卫香忙得没有时间欣赏。今年哪些村民要搬下山来,哪些小区可以落实安置,具体搬迁和交付时间,都需要调研、比对、确认。

从2019年开始,景宁以实施“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为抓手,以“解危、脱贫、集聚、生态”为目标,优化人口、资源要素和生产力布局,积极引导偏远山区村、地质灾害隐患点村民向县城和中心村镇集聚。

忙碌的工作,在柳卫香心里,却是满满的成就感。

这些年,为了调研摸排,她走访过的村庄不计其数。有的山村从景宁县城出发,开车来回需要五六个小时;有的偏远到车辆无法直达,需要到渡口转渡船,再步行几公里进入;有的村庄只有寥寥几人居住,村民求学就医不便,外出一趟,常常需要五六点起床,简单的采购也要耗费一天。

早在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顶着37℃的高温,从杂草丛生的黄泥小路爬坡而上,勘察景宁一处地质灾害点,调研结束后,车子发动了,习近平还站在车边,叮嘱当地干部要自力更生,带领山区群众早日实现小康。

殷殷嘱托,激励着像柳卫香这样的基层干部的干事激情。

如何让山区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搬是第一步。

近年来,景宁将生态搬迁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将“散居的山民”逐步转变为“集聚的市民”,先后投入各类资金35.68亿元,建设安置小区59个,累计完成搬迁418个自然村10654户36500人,实施搬迁人口比例为全县户籍人数的21.72%。

image.png

政策迭代推动“小县大城”人口聚集

作为扶贫开发的头号工程,景宁正以“最优安置地块、最优搬迁政策、最优服务统筹”为导向,全力推进“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

什么是景宁搬迁模式?不仅要让群众搬得下,还要住得起。每一轮政策的迭代升级背后,是帮扶更为精准,群众面临的问题被陆续解决。

要搬就要全搬。据了解,景宁搬迁村的常住人口,大约只有8.46%。通过全面调查,针对搬迁群众进行梳理,实现一户一档一册分类、登记,可以根据群众实际情况,了解不同安置需求,并提供有针对性地扶持。

有购买能力的,提供购买县城定点商品房补助,以一家三四口计算,最高一套房子可以得到补贴51万元;购买能力较弱的,提供乡镇所在地安置点建房补贴,以一套房子十五六万元成本推算,通过领取补贴,基本可以实现零成本搬迁,村民建房后,还可兼顾就近的生产资源;而低收入农户,则以提供保障房租住补贴形式,帮助解决居住问题。

2008年以来,景宁已累计发放搬迁群众直接补助7.074亿元。此外,工作组联合金融部门,推出各类低利率信贷产品,确保解决农户购房资金问题。

除了政府出台政策,“手牵手”带村民下山,在安置过程中,村里很多“能人”也成为工作组的“编外人员”,为特殊群众提供个性化帮扶,推进搬迁安置。

这些天,下泥山村、雷宝后村两个畲族村的村民,正陆续搬入新家。搬离故土,他们没有落下一个人。朋友圈里,大家晒出在老村举行的最后一场告别仪式,唱出的山歌里,都是对幸福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image.png

盘活资源实现群众安居致富

搬下山,关键还要富起来。

靠山吃山的村民,来到城镇后,面对新环境,怎么才能更好地适应?

在包凤现代社区的配套建筑中,培训就业中心、展示中心、来料加工中心、电商直播中心、养老中心、社区食堂、商超、党群服务中心等设施被规划建设,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五方面为搬迁村民提供就业、生活配套。

而在搬迁前,很多岗位已经等着他们。

在发展农村电商、来料加工进小区等措施的基础上,景宁发挥民族创业园区位优势,在园区配套建设1000亩生态工业用地,引入宇海幼教木玩产业园等超亿元大型生态工业项目,充分解决搬迁群众“下山”后的就业难题。目前,民族创业园已投产企业31家,预计企业入住建成后可提供6000多个就业岗位。

今年,景宁已在相关安置小区举办两场专场招聘会,吸引不少村民前来应聘。对于搬迁村民而言,这些灵活就业的机会,意味着在兼顾原有农事之余,还能在家门口实现增收。

此外,景宁以致富能手、“土专家”为骨干,通过举办线下技能培训等方式,进行来料加工经济人、畲乡月嫂、畲乡经理等创业结对帮扶,提升就业能力。

在新家园,有人把宽敞的新家装修成了民宿,吃起了旅游饭;有人开起了小饭店,不出家门就能做起小生意……“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所带来的巨大变化,真实可感。

据悉,今年景宁已有161个自然村4856户14484人申请搬迁。这些期待着走出大山的群众,将在新家园谱写更动人的共富故事。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