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县以“绣花功夫”推进县域风貌重要节点建设——以“大仙潭”联合体建设为例
  • 日期:2022-01-19 11:34
  • 来源: 省建设厅
  • 浏览次数:

2021年以来,德清县牢牢把握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和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建设的重要契机,在推进“全域化”整治提升的基础上,同步打造全域未来社区格局,做到全县“9+1”个未来社区(9个城镇未来社区设、1个地信全域未来社区)和15个未来乡村组团(涉及65个行政村)强势推进。以仙潭村、南路村、四合村联合发展的“仙潭模式”为例,通过“整合生态空间、打破行政边界、统筹设施供给、差异联动发展”走出了一条富有德清特色的县域风貌建设新路径。

项目概况

德清县“大仙潭”联合体是由仙潭村、四合村、南路村3个村组成,位于德清西北部,地域面积51.02平方公里,涉及农户2277户。该联合体通过整合各村区位、资源优势,以“微改造、精提升”统筹推进集群片区建设,形成绿色发展的“仙潭模式”,打造共同富裕的未来乡村示范样本。在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关心支持下,德清“大仙潭”建设成效明显,其中仙潭村从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迅速成为民宿经济的集聚区,全村返乡创业农民达到300余人,占原外出劳动力的85.7%,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该村党总支书记代表全省唯一村书记在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现场会上作经验交流。先后被命名为国家3A级景区村庄、省旅游特色村、省农家乐特色村、省级文明村、省生态文化建设突出贡献集体等。

主要做法及特色亮点

“风貌提升”实现全域“美丽”  

以全域美丽引领生态宜居,“一盘棋”推动实施“大仙潭”联合体规划建设。为加速村庄融合,建设南路-四合联通公路促进微循环;串联仙潭、南路、四合三村联合打造精品旅游环线,通过沿线沿路农房微改造和特色景观微塑造,实现串珠成链、链扩成片效应。整合推进产村融合田园综合体、乡村生活污水治理、水系连通(埭溪碧坞支流)、石门卡道路等工程项目建设,总投资7000万元。其中以水系连通工程为纽带,拓展提升碧坞、杨坞坑等溪边绿道10.2公里,打造网红小溪水坝26个,高标准建成莫干岭—石门卡公路3.4公里,促进全域风貌整体提升、美丽升级。

“补齐短板”实现自我“造血”

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输血、造血、活血”功能为导向,进一步拓宽资金保障渠道。出资1000万元组建大仙潭“强村公司”,通过强村公司“外驱力”,推动村庄“内生力”,实现自我“造血”功能。以农耕、文旅、亲子等新业态为发展重点,通过“企业+村股份合作社+创业户”互助模式,安排专项资金全面推进乡伴花园、自然稻礼等12个项目发展,今年已实现利润86万元,村均增收 16万元。与农商银行签订“两山银行”全面战略合作签约,获得授信5000万元,全力打通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推动集体经济和农民双增收。

“产村融合”强联手引“活水”

以乡村旅游度假产业为主线,依托“莫干山”名山效应,通过“特色+”集群推动抱团共赢发展。如仙潭村聚力打造文创空间,南路村发展野奢户外营地,四合村着力开发户外运动等,新引进自然稻礼、天泉山滑翔伞基地、萤火虫基地等项目,分节点开设共享小盒子商店,已打造一条集休闲、运动、文化、创意于一体的网红打卡线。以引得来人、留得住人为目标,加紧推进醉清风度假酒店二期、田园乐园二期、产村融合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合计投资1.5亿元,着力提升高端民宿品质。利用闲置老村委、银杏广场等资源,推动萤火虫经济、地摊经济、景区经济加速发展,实现旅游经济增长超20%,村集体经济增收超50万元目标。

“创业联盟”破解发展“难题”

以“大仙潭”乃至莫干山镇现有创业群体为主体,组建“大仙潭”创业联盟,通过“导师帮带、社会组织运营”的方式,以业缘、趣缘为依据,形成民宿联盟、户外运动协会、设计师联盟等10余个特色社团组织。设计“民宿创业”联盟LOGO,推出“山中有爱”“山中有你”“遇见莫干山”等7个活动子品牌。累计招引数字经济类、文化创意类、咨询服务类等10余类新兴企业注册落地,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128人次。围绕创业群体现实需求,常态化开展“创业共进、结对共建、技能共训、资源共享、生活共融”的“五共一体”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创业群体获得感和满足感。

“数字乡村”赋能基层“智治”  

坚持数字赋能,将数字化和智能化应用到“大仙潭”发展全过程。用好“数字乡村一张图”,实现村民生活状态“一图感知”、群众需求“一键感应”。“数字乡村一张图”内容涵盖乡村规划、乡村经营、乡村环境、乡村服务和乡村治理5个领域,涉及智慧气象、医疗健康、智慧养老等120余项功能,近9亿条基础数据,实现村民实时感知整个村庄生产、生活、生态动态详情的美好愿景。如依托“数字乡村一图”为“大仙潭”链上乡村产业“WIFI”,结合大数据分析,精准捕捉、定向推送民宿裸心游、体育赛事游等主题产品,让游客留得住、待得久。截至12月,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数超1800万人次,同比增长18.7%,过夜游客855.8万人次,同比增长7.1%。

“多元共治”绘就美好“生活”

成立舞龙队、舞狮队、锣鼓队等民间文化团体10支,策划民宿闹元宵、旗袍秀等民宿活动36场,参与人数达4000人次。发动民宿主和乡贤筹资为全村80岁以上老人举办百寿宴,逢年过节发红包,累计举办5届,已由原先的26家民宿增加到现在的100余家民宿和数10位乡贤参与。设立“幸福邻里”服务驿站,组织党员、民宿业主、“德小青”“德清嫂”等志愿者开展常态化服务5000余次,提供登山步道图、水果采摘图等各类资料3万份,化解矛盾纠纷78起。

“大仙潭”联合体建设补齐了城乡之间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治理体系等方面的“落差”和“断档”,有效打破了城乡之间的“玻璃门”“旋转门”,真正做到了化实际需求为建设导向,建设成果惠及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率先走出一条城乡融合、共富共美的新路子,实现了绿色低碳智慧的“有机生命体”、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活共同体”、资源高效配置的“社会综合体”“三体”合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