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共同”内涵
  • 日期: 2021-12-20 10:44
  • 来源: 浙江新闻
  • 浏览次数:

1.jpg

在中国发展壮阔历程中,走向共同富裕始终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指出,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价值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共同富裕中“共同”的主体是全体人民,目标是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建党百年来,这些发展成就都体现着我们所要实现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参与的富裕,是在全体人民的平等权利上而普遍享有的富裕,是能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要的富裕。当前,人们的精神文化的丰富程度已成为衡量生活幸福指数的重要尺度。湖州南浔孚镇农家特色的“还时书屋”、金华浦江婺剧经典的折子戏、丽水庆元满载乡愁的“月山村晚”,一处处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地标都展现出群众精神生活的丰盈程度。推进共同富裕,不仅要实现家家“仓廪实衣食足”,更要实现人人“知礼节明荣辱”,推动形成与共同富裕相适应的价值理念、精神面貌、文明素养,让人们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

共同富裕中的“共同”是蕴含着差别的富裕,不是“同步富裕”“绝对公平”。促进共同富裕,不是简单“削峰填谷”,不是同时富裕,也不是同等富裕,而是在普遍富裕层面上的差别富裕。众所周知,各区域各人群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和条件有所差异,因此要允许存在时间差别、程度差异。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搞“绝对公平”只会影响工作积极性,让出工不出力的人占便宜,从而产生“破窗效应”,最终陷入共同落后、共同贫穷的泥潭。因此,必须遵循按劳分配的客观规律,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分好蛋糕,保持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推进经济增长与收入增长同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叠加发力,缩小各种收入差距,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依靠共同奋斗,切莫陷入“躺平主义”“福利陷阱”。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前提是共同建设、共同创造、共同奋斗。东阳市横店镇先富带后富,共创理念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吴兴区织里镇不吃“大锅饭”,鼓励童装企业坚持创新;嘉善县大云镇做大集体经济“蛋糕”,引导村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共同富裕只有人人参与、人人尽力,才能真正实现人人享有。共同富裕要靠所有人的勤劳智慧来创造,“躺平主义”不可能创造出幸福生活。同时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共同富裕虽然强调人人享有,但绝不是政府大包大揽,要立足现实基础和现有条件,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做到科学谋划、稳扎稳打,不能提过高的目标,搞过头的保障,防止陷入“福利主义”陷阱。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唯有坚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共同参与、共同奋斗,才能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成果,从而不断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打印 关闭